青铜是把老骨头

刘醒龙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桂圆小说www.hrdwood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《蟠虺》的写作有些令人意外,不过,我是不会说对不起的。
  在写作中,城市与乡村的差异,对作家来说,是二选一,还是二选二,都不是什么问题。影响作家的关键是内在情怀,与肉身所处的一切物质无关。那些缺少情怀的行尸走肉,放在哪里也不会有文学机缘出现。
  文学在很多时候就是对生活习惯表示异议。比如当机场、车站等各种路边店铺叫嚷出卖职场、官场、厚黑和借励志之名、行滥欲之实的书籍时,文学就要旗帜鲜明地告诉人们,内战是万恶之首,内斗是万恶之源。
  与当下政治在某些方面交集是文学的魅力之一。这些年人们下意识地想将文学与政治做彻底切割,原因在于某些写作者的骨头太软。如果人活得都像《蟠虺》中的曾本之、马跃之、郝文章,不仅是政治,整个社会生活都会变得有诗意和更浪漫。文学与政治交集时,一定不要受到政治的摆布,相反,文学一定要成为政治的品格向导。
  公元前七〇六年,楚伐随,结盟而返;公元前七〇四年,楚伐随,开濮地而还;公元前七〇一年楚伐随,夺其盟国而还;公元前六九〇年,楚伐随,旧盟新结而返;公元前六四〇年,楚伐随,随请和而还。
  《蟠虺》中的这段话,出自史实:春秋战国看似天下大乱,实际上仍存在一定的社会伦理底线。公元前五〇六年,吴三万兵伐楚,楚军六十万仍国破,吴王逼随王交出前往避难的楚王,随王不答应,说随僻远弱小,楚让随存在下来,随与楚世代有盟约,至今天没有改变。如果一有危难就互相抛弃,随还将用什么来服侍吴王呢?吴王觉得理亏,便引兵而退。随没有计较二百年间屡屡遭楚杀伐,再次歃血为盟。才有了后来楚惠王五十六年作大国之重器,也许就包括旷世奇葩曾侯乙尊盘,以赠随王曾侯乙。制度固然重要,如果没有强大的社会伦理基础,再好的制度也会沦为少数人手中的玩物。引领势如破竹大军的吴王,只因理亏便引兵而退,便是这种伦理约束的结果。小说中,老省长和郑雄,还有熊达世的所作所为,则是反证,在视伦理为无物者面前,制度同样如同虚设。“非大德之人,非天助之力,不可为之。”小说中老三口说的这话,不仅仅是“人在做,天在看,心中无愧,百无禁忌”,大德与无愧,都是向着社会伦理的表述。与制度相比,伦理防线的崩塌的危害更大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