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1章:优待?只是表面而已 二合一

三悔人生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桂圆小说www.hrdwood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云南的气候很好,基本上各类植物都可以生长,对于那些远道而来的种子更可以说是天堂了。
  
  朱瞻壑很快就让人把那些种子给种了下去,并且挑选了一些信得过的人去看护和打理,这花费了他很长的时间。
  
  钱勇等人没能把朱瞻壑要的所有种子都带回来,一来是太费时间,二来是随着人数的减少,路上他们也丢了很多。
  
  到最后,钱勇只是将朱瞻壑着重强调的几样种子给带了回来。
  
  土豆、红薯、玉米和橡胶树种子。
  
  如果不是有几颗被遗落在角落里,朱瞻壑最想要,但是觉得最没用的辣椒种子都会被丢掉。
  
  因为来之不易,朱瞻壑不得不把每一样种子的注意事项都事无巨细地强调好几遍。
  
  然后,朱瞻壑就再次离开了家,自交趾坐船,朝着倭岛而去。
  
  只不过,在他回来的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不管是云南还是京中,亦或者是草原,反应都很大。
  
  首先就是京中了。
  
  朱瞻壑是押送着缴获去皇宫里交差的,而且朱棣还很是隆重的在奉天大殿前的丹墀接见,给就让很多人的心里有了想法。
  
  绝大多数的人都觉得,汉王一脉虽然已经去就藩,但仍旧很受皇帝的重视,而且还给汉王一脉开出了前所未有的优厚待遇。
  
  自治,这是大明历代藩王都没有过的。
  
  汉王一脉得到的优待,再加上朱瞻壑再次的声名鹊起,让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了和一开始完全南辕北辙的想法和动作。
  
  只不过,现在动静还比较小。
  
  其次就是草原。
  
  之前朱高燧率军北伐,张辅从征,在草原上转了一大圈,结果连人家的马屁股都没摸到。
  
  张辅虽然给朱高燧提了不少的建议,但那时候的朱高燧满心都是追赶和超越自己的二哥一家,觉得听张辅的建议并不能有效的改变自己的劣势。
  
  所以,最后二十万明军无功而返,还消耗了不少的粮草。
  
  自那之后,草原就有些膨胀了,虽然因为朱瞻壑的进京而安分了不少,但随着朱瞻壑重新返回云南,瓦剌就再次开始蹦跶了。
  
  他们倒不是捋老虎的胡子,只是因为大明一直都没有很好的把鞑靼旧地,现在已经归属大明的草原给利用起来,所以他们才敢在油缸边上偷点油吃。
  
  此前曾经有人建议过派人驻扎草原,毕竟偌大的草场,放弃的确是浪费了,但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否定了。
  
  有两个原因,第一就是投入的成本太高。
  
  那可是在长城外,如果瓦剌突袭,基本上就不可能有效的支援,因为边军不可能时时备战,那样大明需要支出的代价太大了。
  
  相比之下,河套这个养马地能够给大明供给足够的战马,鞑靼旧地的草场就显得有些鸡肋。
  
  第二,就是难以维系。
  
  瓦剌的想法谁都知道,哪怕是平民百姓都能看得出来,而兀良哈三卫虽然权贵阶层已经除去,但很难说有没有漏网之鱼。
  
  再说了,对于一个有前科的部落来说,大明短时间之内很难信任他们。
  
  总结下来就一句话,如果想要那片草场,驻军就是最好的办法,因为草原上没有大明信得过的人,而驻军又会让大明吐一大口血。
  
  在永乐一朝,天灾民变很是频繁,再加上迁都、编写永乐大典和下西洋三件大事压着,大明实在是经受不起。
  
  这就是瓦剌敢肆无忌惮的原因了。
  
  最后,就是交趾边上的几个国家了。
  
  朱瞻壑一回来,他们原本蠢蠢欲动的心顿时就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地飞走了,留下的就只有乖巧。
  
  这让沐晟在升龙城送朱瞻壑离开时也忍不住感叹道:这交趾,也就只有汉王世子能镇得住,其他人,哪怕是换当今皇帝来怕是也不行的。
  
  当时朱瞻壑很是随意地回了一句话,但是让沐晟颇有感触。
  
  番邦蛮夷,畏威而不怀德,歌舞升平的大明只会让他们虎视眈眈,让他们时不时地就想在大明的身上撕下一块肉来,只有把他们打疼了,他们才知道乖顺。
  
  当时朱瞻壑就嘱咐沐晟,在他不在的时间里,如果暹罗等国敢蹦跶,那就无需顾及,直接出手,一切有他来收拾残局!
  
  不过说归说,沐晟也答应了,但现实和想法完全是两码事。
  
  毫不夸张地说,现如今的大明上下再也找不出一个能有朱瞻壑一半强的人了。
  
  你看李彬和谭忠,随朱瞻壑征讨倭岛,无论是杀俘还是屠城都做过了,但你要让他们自己带兵并且这样做,那纯属做梦。
  
  除了朱瞻壑,没有人愿意拿身后名做赌注。
  
  ——
  
  倭岛,石见。
  
  看似朱瞻壑只是去了一趟应天,回了一趟家,但时间就在这简单的行程中悄无声息地溜走了两个月。
  
  这就是时代的差距,交通的速度实在是没有办法和后世相比。
  
  重回石见,朱瞻壑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。
  
  这不是无病呻吟,也不是他矫情,而是真的有这种感觉。
  
  在朱瞻壑离开时,石见的土地可以说是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红色,因为明军一路上没有留任何倭国的官员、贵族和武士。
  
  虽然没有伤及平民,但这个人数也是不少的。
  
  而现在重回石见,朱瞻壑没有感受到离开时的那种血腥、颓丧的气氛,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干劲儿。
  
  想到这里,朱瞻壑是真的觉得好笑。
  
  他对这些倭民好吗?好!
  
  不收赋税,开矿还给粮食充当工钱,别说是倭国了,就是大明的百姓也没有这个待遇。
  
  可一切就真的像表面上表现出来的这么简单吗?
  
  就说一个数字:在朱瞻壑离开的两个月里,石见矿山没了近六千个矿工。
  
  要知道,这还是朱瞻壑有所收敛,因为在他的设想中,这石见矿山是个长期的收益,需要很多很多的矿工,所以他并没有太过分,没有揠苗助长式的让十二三岁的男人也参与进来。
  
  也就是说,这个六千,代表的是六千个家庭支离破碎。
  
  在倭国,女人的地位比大明更差,在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之后,很多的倭国女人选择听从明军的安排,被送到了大明,另找人家。
  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